-
2022年09月01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图书馆工会与图书馆团支部联合举办的401学术论坛——“探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请”在逸夫馆401培训教室举办。活动邀请了我馆三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古籍特藏部刘蔷老师,信息技术部主任张成昱老师,以及古籍特藏部韦庆媛老师,介绍各自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成功经验与科学方法。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来自各部门近30位馆员现场参会,60余名馆员通过荷塘雨课堂线上参会。
(401论坛活动现场)
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馆工会主席张秋主持。张秋老师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情况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成功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奖励办法》。
(张秋老师主持活动)
刘蔷老师以“从‘天禄琳琅’到北宋刻本”为题,结合她所主持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学术科研工作和申请国际基金项目的经验。刘蔷老师在图书馆近30年的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中,立足本职工作,深入挖掘出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内容;不断积累科研经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做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刘蔷老师还结合自己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经历,给出了设计课题内容的七条建议: 1. 名称要醒目;2. 尽可能与当年课题指南相符;3. 充分调研、积累素材;4. 有明确的预设目标;5. 清晰的研究思路;6. 工作量至少完成三分之一以上;7.体现出完成课题的可行性,预期成果真实。
(刘蔷老师的分享)
张成昱老师的主讲题目是“做好一个研究的馆员”。张老师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学术科研经验。张老师认为,研究对于馆员的意义,不仅是在研究过程中对本职工作进一步的思考、总结,而且获得的研究成果,更是对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张老师结合自己开展图书馆应用研究的经验,强调选题是学术科研的起点,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是捷径,可持续性研究才能不断形成最终优势。张老师建议,当一项研究成果完成后,馆员们还要注意成果的宣传推广,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谈到做研究的体会,张老师建议大家不仅要关注研究的持续性和前瞻性,还要注意协调好研究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人际关系。最后,张老师以一首自己创作的七律诗《清华园杂咏之图书馆》来勉励大家:“读书兼做著书人”,以研究的态度做一切工作。
(张成昱老师的分享)
韦庆媛老师结合自己投报不同级别项目基金申报的经历,建议好的选题,要具有新、小、深的特点。并分享了申报基金课题的三个选题原则:1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2.丰富的内容与独到的视角。3.创新性原则。然后详细分析了她主持的两项基金课题的题目,建议大家在整理选题思路时,要关注本学科重点学者,抓住学术前沿动态;关注专业领域中空白的地方;深耕自己熟知的领域。讲到自己二十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和学术科研,韦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她鼓励馆员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注重日常的积累;构思研究思路时,要从小角度中切入,做出大课题;申请课题要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韦庆媛老师的分享)
三位嘉宾的分享结束后,张秋副馆长代表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为嘉宾们送上了礼物。张秋副馆长简述了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鼓励大家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以优秀的前辈馆员们为榜样,传承清华大学图书馆优良的学术科研传统,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图书馆学术科研新领域,共创当代图书馆的学术辉煌。
(401论坛现场活动集体合影)
图书馆学术委员会
图书馆馆工会
图书馆团支部
2022年9月2日
[ 更新:2022-09-02 ]